“刀砍医生”悲剧如何不再发生

发布时间:2019-08-14 10:20:15


  9月15日,同仁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徐文,被一名男子持刀追砍,身中21刀,经抢救脱离生命危险。当天,嫌疑人被警方控制,家属证实,其为书法家王宝洺。王宝洺的家属称,5年前其患喉癌后,在同仁医院接受过一次“破坏性手术”,导致其不得不切除全喉,从此失声致残,至今,该起医疗纠纷,由于诉医院三年未等来判决,感到绝望才砍伤医生。(9月22日《新京报》)

  从医疗纠纷发展到砍杀医生,实在让人痛心。检视现有医疗纠纷处理途径,主要有三种方式:一为双方协商解决,这也是“医闹”甚至行凶报复医生现象产生的主因;二为请求医疗事故鉴定,但身为当事医院的主管,卫生行政部门介入总被患方认为是“父与子”和“婆与媳”关系;三为提起诉讼,但时间长,成本高,又有多少患方经得住时间的煎熬和经济的消耗?

  其实,处理医疗纠纷并非没有好的路径,早在多年前就有专家提出第三方调解机制,即由政府组织成立调委会,其独立于卫生行政部门之外,由司法部门负责调委会的日常管理和人员招聘,经费由财政保障。这样不仅摆脱了当事医院及其行政主管部门自说自话的嫌疑,且相对独立公正的第三方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患方利益,进而将更多矛盾从院内冲突转移到院外调解上。

  浙江宁波市早在2008年就开创了一项“运用人民调解机制,实行医疗事故责任保险”的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置办法。该调委会经费由政府财政统一负担、日常管理由司法部门负责,而且专门组成的医疗专家库和法律专家库成员为离退休专家、教授,大大避免了在职医法专家介入构成导致对处置结果的干扰。一组数据可以说明调委会和理赔中心的效率:今年3月1日至11月底,调委会手里医疗纠纷257件,目前成功调解160件,实际赔付506.55万元,医患双方无一例反悔。

  宁波的做法正是第三方调解机制的成功实践,是医患双方权益保障的较好“结合点”,也是化解医患矛盾的“稀释剂”。令人遗憾的是,宁波市的做法并没有成为更多地方处置医患纠纷的一剂良药。回到这起事件上来,如果在案件发生前患者能够求助到第三方,或者第三方能够主动介入调解,那悲剧就不会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