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专家共同指导:怎样做个聪明的患者
发布时间:2020-10-11 13:32:15
在医生面前,患者总觉得自己是“弱势群体”,面对门诊的混乱、医生的忙碌,常感到无所适从;而对医生来说,患者有时的不配合,也让他们满肚子委屈。
日前,,作为医患关系中的“另一半”,病人完全可以学得聪明些,只要遵循几条与医生打交道的“潜规则”,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近日,《生命时报》记者也走访了数位临床一线的医生、患者及家属,通过过来人的经验和教训,教您在就诊中做个聪明患者。
就诊前做好“三门功课”
功课一:学习疾病知识。北京武警总医院心理科主任许建阳建议,当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后,应该首先利用各种途径,包括网络、医学书籍、懂医学的朋友等,对自己病情的就诊方向作出判断,选对该去就诊的医院、科室和医生。而且,在就诊过程中,医生也愿意和有一定医学常识的患者交流。
功课二:给病情列提纲。患者叶女士在回忆自己的产前检查时说:“给我看病的张教授特别忙,我想替她省时间,但又怕自己忘了说什么关键的问题。所以,我一般会在前一天晚上列出几条要跟医生说的事情,写在纸上,一来防止自己忘事,二来也节省了医生的时间。”北京某三甲医院的一位骨科医生建议,尤其是老年人看病时,最好有人陪,因为年纪大了容易糊涂,病史说不清楚,医生的交代也记不住。但家属不要太多,有一个最清楚老人病情的就可以了。
功课三:就诊前与挂号室确认。不少病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千里迢迢、辗转数天,从外地来就诊,好不容易排到挂号窗口前,才得知慕名的医生停诊了。许建阳说,医生一旦因事停诊,会在一周前,最晚提前一到两天通知挂号室。所以,为了安全起见,患者可以在出发前给医院的挂号室打电话确认一下。
看好病的七大法宝
其实,作为医患关系中的“另一半”,患者并非是被动的,只要配合医生做到以下几点,就能让就诊过程“事半功倍”。
带齐全部检查结果。某医院一位妇科医生对记者说,她曾经有一位病人,在别的医院检查发现患有子宫肌瘤后来找她,但完全不提前一次看病的事情,想以此来判断两家医院的医生是否“口径一致”。这位医生给她重新问病史、查体、做B超……待全部检查完成,病人花了不少钱,还耽误了几天时间。许建阳建议,患者就诊时,应该带来自己的“疾病档案”,即之前的全部检查结果。一来医生可以尽快地判断出疾病的“真凶”,二来避免了重复化验,三来通过前后检查的不同,医生也可以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
必须告诉医生真相。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医院罗伯特•兰姆伯兹表示,大部分人不愿说出真相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他们在极力回避真相给他们带来的困窘和不安。采访当天,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计划生育手术室里,刚刚做完手术的武淑英副主任医师心有余悸地告诉记者:“就拿刚才那位患者来说,她跟医生说自己是第一次作人流,所以我们的器械选择都是按照第一次手术的病人设定的,结果在手术中却发现她的子宫非常软,差点造成子宫穿孔。再问病人时,她才说了实话,这已经是第6次做流产了,多危险啊!”许建阳对此表示,患者一定要对医生说实话,医生不会因为你的过去看不起你,更不会向外人泄漏你的病情。此外,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还要如实地反映病情变化,医生才能及时、正确的调整治疗方案。
遵守就诊秩序。采访中,多位医生反感“夹塞”的病人,总有病人以“我就开个药,您先给我看吧……”、“我是某某部门的领导……”为借口要求先看,引起别的病人对医生的不满。许建阳说,一个患者要求夹塞,势必会把医生推到其他患者的对立面。患者看病一定要按序排队,如果真的有急事需要照顾,也应该和其他患者沟通,而不应把矛盾转嫁到医生身上。
不对医生指手画脚。有些患者凭借自己一点微薄的医学知识,进了诊室就开始指挥医生,“你给我开个什么检查”,“我要什么什么药”。其实,再博学的病人也不会比医生更专业。有些医生为了避免争吵,就按照患者的要求“执行”了,结果很可能是浪费了钱财,又耽误了治疗。
不谈与疾病无关的话题。别跟大夫抱怨,“我是半夜起床,3点就来挂号的,但才挂了个下午的普通号。”“挂号费太便宜,你们医院早就该涨挂号费了。”对于这些,大夫也没办法。谈论的结果反而是,不但对看病没有帮助,还可能勾起医生的不痛快。其实,患者可以在就诊后,带着这些建议到医院的医保办、医务处等部门,那里会有专门的接待人员。
不要偏爱某位医生。医生这个职业要求他们必须从感情上与患者保持一定的距离。病人同样如此。医生们其实很害怕病人进来说“我需要特殊治疗,”“我认识张医生”。患者偏爱某位医生,并不会因此提高疗效。医生也不会因为你不认识他,而敷衍了事。
别找护士的麻烦。护士有时会忍受患者的苛责埋怨。罗伯特•兰姆伯兹表示,就一般而言,事情进展的不够顺利,并不是哪一个护士的错。如果她们的工作没有达到你们的期望值,大喊大叫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有告诉医生,才能真正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和医生建立平等关系
在很多人眼里,医生对病人总是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两者始终站在不对等的天平上,如何与医生建立平等的关系呢?专家们给出了如下答案:
要信任医生。从患者的角度来讲,他们希望自己的病情被医生重视;从医生角度来讲,他们希望与病人相处的氛围更融洽一些,一个需要专业的建议,一个需要被人尊重。所以,在看病过程中,患者要从语言和行动上表现出对医生的信任和肯定。
有时,对医生的信任还能创造奇迹。患者家属王先生告诉记者,3年前,他父亲腿部受伤后造成败血症,全身多个脏器被感染,住进重症监护室。听医生说父亲随时可能死亡后,他和姐姐天天掉眼泪。但他的母亲却采取了另外一种方式,她告诉医生,我们家属完全信任你们,你们就大胆治疗吧。“没想到还真创造了奇迹,据说这种病情如果全身超过5个脏器被感染就不能存活了,可我父亲在7个脏器被感染的情况下竟然活下来了。”
在采访中,一位医生也谈到,每次听到病人说“您的建议很好”这句肯定的言语,经常会鼓励他把本来想结束的建议又继续说下去。北京某三甲医院的一位内科医生表示:“病人对医生越信任,医生的责任感就越强。遇到自己没把握的问题,还会主动去咨询资历深的专家,患者就相当于用普通号看了专家门诊。相反,如果病人对医生不信任,也许你得到的只是中规中矩地看完病。”
最新资讯
-
08-29 0
-
11-30 0
-
08-15 0
-
08-15 2
-
01-04 2
-
09-0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