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香港个案看私立医疗之弊

发布时间:2019-08-30 20:28:15


  相信市场法则的人认为市场机制可以提高服务素质――道理很简单,服务素质差、价格贵,顾客当然不会光顾。在这种情况下,提供者就会自行退出市场。可现实生活却并非理论假设那样简单。

  近日,香港发生一起内地产妇在私立医疗机构死亡的事。事件不仅引起香港媒体的批评,而且身在外地的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局长也称为这起严重医疗事件感到难过。深圳产妇汪某,怀孕期间已到香港浸会医疗做过数次检查。因有早产的可能,该产妇于10月9日入住浸会医院准备分娩。10月10日,医院助产护士按照主诊医生的“遥控”提示,给产妇注射了催生剂。此后产妇出现剧痛,于是助产士就离开拿药。当时现场没有其他医护人员。大约5分钟后,护士返回时发现产妇已休克。院方的驻院医生此后为产妇进行紧急剖腹,取出存活婴儿,产妇不治。主诊医生赶到医院时,医院的剖腹手术基本结束。

  事件公开后,院方认为是羊水栓塞症导致死亡。有香港市民就质疑,当时主诊医生为何不在场?用电话“遥控”指示护士处理医疗行为是否合适?另外,香港的医生也认为,在没有医生亲自检查的情况下开出催生剂,是值得商榷的做法。医院迅速召开新闻发布会,认为医护人员没有任何疏忽。不过,产妇的家人认为在死因未明的情况下院方单方宣布结果,不可理解。

  单从医疗供给来说,香港是以公立医院为主的。目前,香港公立医疗大约耗用66.3%的与医疗有关的资金投入,而私立是33.7%。私立医院的收入主要是病人的医疗费和保险机构的赔付。香港公立医疗系统比较发达,绝大多数的住院病人是在公立医院处理的。在香港,私立的并不一定是最好的。私立医院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受雇医生很可能是一兼多职。因此,在公立医院不可能出现的“遥控”行为就有可能在私立医院出现。而在病人危急的情况,主诊医生在场的重要性其实不容置疑。

  香港私立医疗没有政府公款投入,所以发生普通事故是不需要向公众公开,这为对医院的问责带来巨大难题。汪姓产妇的事故出现后,。不过,私立医疗的协会已经出来抗议。

  联系到中国医改的讨论,不少人认为,从产权理论角度,非营利医院是难以运行的。即使能够运行也是效率不高,原因在于缺乏利润冲动。但是香港的案例表明,过度的利润冲动也并不见得非常好。一方面从私立医院本身,一晚上的住院可能就花去上万元,而公立医院却是一百元。因此,这种激励是否合适,值得商榷。另一方面,医生赢利冲动高,服务的素质也不见得非常高。遗憾的是,在要求政府增加医疗投入方面,国内共识较多。但在医疗提供方面,盲目推崇私立医疗的人不少。香港的个案也许能提供一些启示。(作者系香港城市大学公共政策博士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