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人的射线

发布时间:2019-08-23 00:29:15


  一次为了解决疼痛问题的介入手术,反而让河南省濮阳市的王某某遭受了更刻骨的疼痛。治疗技术怎么成了致病的“疼痛射线”?

  几经波折,记者终于联系上了这名院内放射事故的受害者。电话接通,他问:“接受你的采访,能给我带来什么好处?”记者回答:“给你个人,可能不会带来任何好处,但是如果能引起大家关注,甚至推动制度或政策的变化,或许可以减少后来者再受伤害。”一阵沉默后,他说:“你来吧。”

  1、一念之差的错误决定

  初见王某某,是在该市一个老旧小区的门口。留着长发的他显得格外“扎眼”,他“经常被人以为是艺术家”。然而他撩开右耳边的头发,露出的放射伤害触目惊心——缺失的耳朵和一大片让人看后“极度不适”的溃烂皮肤。

  “在生病前,因为领导的赏识,我刚从技术岗位调到管理岗位上。”40岁出头的王某某说话时眯着右眼,几乎没有表情。

  2008年7月,王某某因右眼胀痛难忍前往河南省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求治,其间辗转眼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还去了一趟郑州的大医院,都没有查出病因。疼得睁不开眼睛的王某某决定到北京试试运气。在北京天坛医院,他被确诊为硬脑膜动静脉瘘(海绵窦型)。“首都的医院水平就是高,一下就确诊了。医生说要做手术,但当时没有床位,等到什么时候也不知道。”

  回家等待的时间里,王某某决定带着确诊结果再到油田总院看看。“油田总院神经外科主任告诉我:‘治疗需要做介入手术。这里也能做。’如果不放心,还可以多花5000元从武汉请专家来做。我是油田职工,唯一的医保定点医院就是油田总院,还不用等床位,从经济和时间上考虑,我最后选择了外请专家,在油田总院手术的方案。”王某某回忆道,“没想到,一念之差给我带来了更深的痛苦。”

  2008年10月15日下午,王某某被推进手术室。在一台名为“GEDSA(LCV+)”的数字血管造影机的帮助下,导丝在他的动脉中穿行,医生要在射线帮助下进行操作。由于是局部麻醉,王某某在手术期间听到医生说“要喷胶”、“国产的就是不行”等。

  手术1个月后,他的右侧头发开始成撮地掉落;又过了一段时间,右耳附近的皮肤开始溃烂。随后,耳根的上部出现一个裂口,疼痛比手术前还要剧烈,无法右侧卧睡觉。1年之后,王某某头部的右侧开始不可收拾地烂下去。

  2、那种疼痛无法想象

  “那种疼痛,没有经历过的人无法想象。有医生问,是痉挛痛,还是刀割样疼痛,或者是灼烧样疼痛?我说都不是,应该是把所有疼痛组合起来的那种。”王某某说。

  2010年7月,王某某转往解放军307医院,被诊断为右耳放射性损伤。住院期间,王某某经历了4次全麻手术,他对疗效的预期也从“保住右边头发”下降到“保住耳朵”,随后又下降到“保住右脸”,再后来变成了能减轻疼痛。

  5个月后,治疗效果依然不佳,王某某带着5万多元的账单(不含医保报销部分),回到了濮阳。

  “每天凌晨,他早早就疼醒了,往沙发上一坐,黑着脸一声不吭,谁都不搭理。我要是能替他疼一会就好了。”妻子王某某含泪回忆。

  回家后,换药成了一件头疼的事。王某某为了每月多挣1000余元的出差补助,选择“长期出差”新疆,而母亲和姐姐因伤口太可怕,也不能为他消毒换药。最后换药的重任只好落在了他10岁的儿子身上。谈到这段回忆,王某某重复着“对不起儿子”。因为他在忍受不了换药剧痛的时候,冲着孩子发过无数次的无名火。

  同样,理发也成了一大难题。只要去过一次的理发店,都婉言谢绝王某某再次光临。

  从解放军307医院拿回的诊断报告上写着“不排除癌变可能”,这是眼下王某某最忧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