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朝川矿债务重组管理创新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2019-08-11 04:53:15
(一)、“朝川模式”产生的背景
1998年7月,平煤集团实施了对河南省朝川矿务局的兼并。兼并采用承债整体接收的方式,新组建的朝川矿继承了原企业1.83亿元的债务,资产负债率高达142%。因兼并时未对资产进行评估,实际的资产负债率更高。毋庸讳言,政府在兼并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兼并方式本身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痕迹,高债务给兼并工作的成功带来了许多不确定因素。
(二)、“朝川模式”的基本做法
第一,对直接债务与债权人协商进行全面重组。金融部门债务按国家有关规定实行挂账停息、分期归还本金,对于民间借贷和职工集资按照免除累计拖欠利息和付款期利息的原则比照办理;其他债权人主要是商业债权人债务实行30%至50%本金折让,重组后金额分期归还;原企业职工劳动债权推迟若干年归还,不计利息。在重组过程中,他们先把闲置设备和存货进行彻底清查,登记造册,优先用闲置资产抵偿债务,最大限度节约宝贵的货币资金。第二,对或有负债进行重整,以规避其潜在风险。对以前的担保业务,派专人到被担保单位核实借款情况,对借款的取得和使用情况索取详尽的影印资料,一户建一个档案。因几家借款单位均未按担保用途使用资金,在以后的诉讼活动中,仅1999至2000年的两起借款担保纠纷就为企业挽回直接损失610万元。同时收缴了所属单位的合同专用章等有关印章,代之以对外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内部业务用章,从源头上为或有负债的形成打上一道防火墙。
在大力进行债务重组的同时,根据“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的原则对大额债务进行了核实,有效保全企业资产。被兼并企业兼并前大多存在产品结构不合理和管理粗放的问题。产品结构不合理容易引起商务纠纷和销售秩序混乱,进而导致经营资金短缺,出现物资供应部门的高价赊欠物资和结算滞后形成的多头挂账问题,这些都为虚假债务的形成提供了温床。截至目前,企业已清理出公款挂私人账、原已用产品抵偿未销账项、原已用债权磨账未销账项和物资未入库凭发票挂账等多种原因形成的不需支付的债务1100余万元。
此外,财务部门还充分发挥了财会专业技术优势,在依法处理债务纠纷上做了大量工作。传统的财务管理侧重于企业内部的管理,企业与债权人发生经济纠纷,一般只是委托律师和其他人员参与诉讼。现代财会人员不但熟悉本企业与债权人经济交往的历史,也熟悉国家的财经法津、法规,了解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资金运动的一般规律,对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可能出现的情况有独特的见解,这些都是律师等一般的代理人难以做到的。从1999到2000年,仅马伊安在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亲自代理的两起担保纠纷案,就为企业挽回损失610万元。
债务重组是一种报表性的重组,是企业财务运作的重要手段,是现代企业CEO和CFO的常用管理工具,但在国有企业产权制度下往往缺乏应有的动力。朝川矿有关领导改善心智模式,从1998年组建时就重新设计了债务管理流程,把原来的分级管理结构改为扁平的垂直管理结构。数年如一日,坚持开展债务重组工作。他们承受压力、顶住诱惑,带领有关人员,以债权人、债务人实现双赢为目标,百折不挠,认真履行债务重组协议约定的还款义务,推动了债务重组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朝川模式”取得的效果
全矿通过债务重组减少的债务支出累计已突破4600万元,影响资产负债率下降了30个百分点。同时调整了资本、负债和资产的比例关系,促进了财务结构的动态优化。目前平顶山煤业(集团)公司朝川矿的产量已突破原企业历史最高水平,员工收入大幅度上升,经济总量迅速增长,兼并企业制定的蓝图正在变成现实。在促成兼并工作获得成功的诸多因素中,创新型的债务管理无疑限制了现金流出导致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失,提高了有限资本的使用效率,为兼并的成功发挥了基础性的作用。自2002年以来《平顶山矿工报》曾先后四次专题报道了该矿的债务重组情况。2004年7月3日《中国煤炭报》以《兼并企业重现生机》为题对朝川矿通过加强财务管理帮助企业摆脱困境的情况进行了报道。
(四)、“朝川模式”产生的影响
朝川矿依靠市场资源和手段的债务重组经验推出后,曾居《中国财务管理网》“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栏目全国第二位,《中华财会网》、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三个系列网站、《中国会计师网》等20多家权威媒介和吉林、江西等省市的政府网站以及晋煤集团、重煤集团等企业类网站也列为“经典案例”纷纷转发。,朝川矿管理案例获“优秀论文奖”,全省第四名。同时,该管理案例在中国纪录年鉴汇编委员会举办的第二届中国科学发展优秀学术成果评选活动中获一等奖,并在“2005中国管理科学理论成果奖”评定中荣获特等奖,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国外《公司法》等相关法律一般都有对陷入困境企业重整部分的规定,我国目前所有的法律法规还没有企业重整的内容,正是由于扩大外延式债务重组部分弥补了企业重整的法律缺失,“朝川模式”才受到广泛关注。
总而言之,债务重组对困难企业维持生存是十分关键的。但通过债务重组改善财务状况解决的仅仅是企业的生存问题,重要的是要借重组的机会进行企业制度创新,最大限度地消除过度负债再生的内在机制。在重组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维护企业信用和社会公平、公正问题。随着《破产法》的修订和其他与困境企业债务重组有关的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企业的外在环境会日益宽松,将大大加速国有企业市场化和社会化改革的步伐。
最新资讯
-
08-21 1
-
08-12 1
-
08-26 0
-
08-29 2
-
08-08 1
-
08-1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