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提议地方投融资平台应向普通企业转型

发布时间:2019-08-29 19:35:15


  核心内容:期间发表意见,他认为地方投资融资平台应向普通企业转型,地方投融资平台是地方政府为筹集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资金所设立的国有企业,财务风险巨大,问题也很多。孙萌环也为此提出了五大建议应对这些问题。下文是相关的详细内容,欢迎阅读。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建议将地方投融资平台作为地方国资国企改革的重点,加快推进平台回归企业本质属性,提升其作为普通经营性企业的盈利能力,防范债务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

  孙荫环认为,地方投融资平台是地方政府为筹集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资金所设立的国有独资企业,本质上是经营性企业,但由于长期承担政府投融资职能,充当政府建设基础设施和投资公益事业的工具,其市场主体属性弱化,财务风险巨大,问题很多,主要表现在:

  一是地方投融资平台资产过于庞大。

  资产占地方国资的比重总体过半,个别省市甚至达到80%以上。政府债务审计结果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全口径的地方政府性债务合计17.89万亿元。由于地方政府性债务主要由地方投融资平台承担,按财政部公布的2013年地方国资63.14%的平均负债率计算,地方投融资平台总资产约为28.33万亿元,占同期55.5万亿元地方国资总额的比重的51.0%。如果考虑投融资平台承担的非政府性债务,地方投融资平台的实际资产还会更高;

  二是政企不分,平台不能独立决策、自主经营。企业经营决策机制不健全、不规范,缺乏长期发展战略。

  地方政府直接介入地方投融资平台的决策、投资和经营,导致平台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内部决策程序形同虚设。很多项目缺乏严格的项目论证,项目效益差、投入产出效率低。平台作为企业的市场主体属性弱化,缺乏市场竞争力;

  三是地方投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巨大。

  政企不分使得地方投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控制和监督机制不严格,债务风险突出。

  一方面,地方投融资平台公益性和准公益性业务比重高。个别地方的投融资平台总资产负债率高达70%,但总资产收益率却只有百分之零点几,每年亏损数十亿元。很多平台所投资的项目尚处于建设期,未来还需要投入数百甚至上千亿元资金,财务负担越来越重。

  另一方面,地方投融资平台大多不具备独立还债能力,主要依靠政府财政和融资维持平衡,债务的最终偿还主体与投资失误的责任主体难以明确划分。

  孙荫环指出,2014年10月,,要求地方政府不得再通过平台进行举债。地方投融资平台的基本职能将发生根本变化,应将其作为地方国资国企改革的重点,加快推进平台回归企业本质属性,提升其作为普通经营性企业的盈利能力,防范债务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

  对此,孙荫环提出五点建议:

  一是,规范地方政府融资行为,拓宽融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