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被列入城市人口范畴 仍徘徊城镇边缘
发布时间:2019-08-31 04:00:15
2月14日,两位由太原来杭州打工的民工怀抱孩子走出杭州火车站。一反“破五不出门”的传统,从2月13日(正月初五)起,许多外地民工就开始返城。
:内容提要
农民工逐渐成为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主体部分。当前,在我国城镇化加速的背景下,我们应当怎样看待和解决农村劳动力流动中存在的矛盾?农民工群体的就业和生存趋向如何?记者就此专访了中国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李铁和副研究员窦红。他们认为:大规模流动人口进城就业并逐步迁徙定居,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步;短期内靠发展大中城市转移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并不现实;经济增长要确立就业优先的目标,拓宽城乡就业空间。
农民工已是“城里人”——
在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各地把农民工列入城市人口范畴
记者:记得上个世纪80年代每到春运,人们为“盲流”所困扰,而现在,各级政府和运输部门都积极解决农民工回家过年和返城事宜,比如专门设有民工专列,等等。
李铁:、、很大的改变。。,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政策要点,直接解决农民工在城市中生产和生活面临的迫切问题。这是非常可喜的变化,也很难得。
记者:我理解,现阶段大规模农民工群体的出现,应该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李铁:这代表着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如果说在上个世纪90年代,城乡的壁垒还没有完全被打破,到本世纪,农民工已经成为城市社会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最重要的标志是,在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各地已把农民工列入城市人口的范畴。目前,在建筑、纺织、采掘、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一般服务业中,农民工已成为城市劳动者的主体。
窦红:农村人口进城务工就业弥补了城镇劳动力供给的结构性不足,有效地抑制了劳动成本的上升速度,为发挥我国的劳动力资源优势,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与此同时,农村劳动力和人口在城乡之间的流动,打破了农村和一些不发达地区相对封闭的经济社会环境,加快了城乡间的信息交流。大规模流动人口进城就业,并逐步迁徙定居,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步。
农民工进城成本太高——
低收入享不了城里的福;城市服务和管理不完善
记者:现在不是农民想不想进城的问题,而是农民有没有能力进城或者城市是不是真心欢迎农民的问题。厂子招不到人了,或者到了春节才念到农民工的好,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早在一个月之前,各路媒体就开始大呼小叫“如何留住农民工”,倒也更增添了一些“年”味儿。
李铁:这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农民工的低收入无法支撑他们在就业城镇定居。据统计,2002年,全国外出农民工的年平均收入约为5444元人民币,而当年全国城镇居民年平均消费支出为6030元。农民工当前的收入水平还无力承担城镇住房、子女教育和其他消费支出,更谈不上在大中城市定居。在短期内要靠发展大中城市转移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不现实。
记者:这只是表面的,城市居民享受的住房、医疗等社会保险,农民工是不敢想的。
窦红:城市管理面上对农民进城就业,仍然有很多限制。用工歧视性、拖欠工钱、超时工作、劳保水平低、生产安全条件差等现象比较普遍。另外,当前庞大的农民工群体,由于没有被纳入户籍管理范围,城市管理力不从心,一方面在流动人群中,普遍存在犯案率高、受伤害率高的现象;另一方面,计划生育、义务教育、卫生防病等关系国家长期发展的社会政策,很难覆盖所有流动人口。
李铁:农民外出进城就业缺乏信息引导。据统计,90%以上的人口流动具有自发性特征。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中,有组织的仅占3.3%。农村劳动力普遍素质偏低,缺少在城镇就业或向二、三产业转移的职业技能。调查,80%的农民工仅受过初中以上的教育。
农民工徘徊在城镇边缘——
平等分享公共红利,降低就业迁徙门槛
记者:“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两个趋向的论断为社会广为认同。给人的感觉,这两年农民工问题、城镇化问题在具体政策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得到很大突破。那我们当前要突出解决哪些问题?
李铁:切实保护流动人口的基本权益,取消歧视性规定,使农民工与当地居民平等分享公共服务的红利,包括教育、卫生、文化各个方面。加强对用人单位落实《劳动法》、《安全生产法。积极开展人口流出、流入地政府之间的合作,及时沟通劳动供求信息,探索建立适应流动人口特点的综合协调服务和管理机构。同时,创造条件,鼓励由流动转为迁徙。今后迁徙政策措施的重点,应逐步由投资、人才、投亲靠友迁徙转向就业迁徙,降低流入地的迁徙门槛,创造就业迁徙的环境条件。
窦红:农民工是城镇化的主流群体。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必须加强城镇化的科学规划和产业引导。在制定国家中长期规划时,要合理规划各类城镇的布局,引导重点项目及产业合理布局和积聚,避免人口流动过于集中。
李铁:农民要进城,核心是就业。在引导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要确立就业优先的目标,积极拓宽城乡就业空间。支持中小企业,鼓励第三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劳动密集的优势长久之计。
链接
六成流动人口流向大中城市
我国农村劳动力约4.8亿人,农林牧渔业实际需要的劳动力只有1.7亿人。目前约有1.6亿—2亿农村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和城镇就业。据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调查,2003年我国有1.139亿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进城务工农民中,60%的流动人口流向地级以上大中城市。
各方协力改善务工环境
、地方干了不少实事、农民得了不少实惠。2000年,、,在小城镇和县城所在地,第一次放开农村人口进城定居和就业的限制。2001年第十个“五年计划”明确提出改革城镇户籍制度,形成城乡人口有序流动的机制。目前,各地已全面实施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
就业结构性矛盾亟须化解
根据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最新统计数据,2005年,预计北京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总量为28.45万人,比2004年增加1.45万人,但劳动力市场人、职匹配成功率却在降低,约有34%的就业岗位因无合适人员匹配而浪费;而有25%的求职者找不到合适的就业岗位。专家认为这是很多城市面临的共性问题。
最新资讯
-
08-14 0
-
08-04 0
-
08-07 0
-
08-20 0
-
08-16 2
-
08-2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