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产权制度新论从法人财产权到法人所有权

发布时间:2021-03-18 20:38:15


 

我国现行《公司法》第4条规定:“公司股东作为出资者按投入公司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公司享有由股东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公司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这是我国立法首次以基本法的形式对企业法人财产权做出规定,是我国确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大进步。

但是,这一规定本身就存在公司所有权和国家所有权之间的矛盾,它意味着我国公司产权制度在观念和制度上还很不完善,我国现行的公司产权制度设计不符合产权理论的要求,它不是一种高效率的产权制度安排。国有资产流失现象的普遍存在和上市公司效益的普遍低下就是明证。基于此,有必要运用经济学基本理论,尤其是现代产权经济理论,对《公司法》中的产权制度等问题进行研究。

公司法人财产权概念的确立及理论分歧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构建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基础和首要环节。《决定》首次从方针政策的角度对法人财产权作了表述,即“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益探索。规范的公司,能够有效地实现出资者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分离,有利于政企分开、转换经营机制,企业摆脱对行政机关的依赖,国家解除对企业承担的无限责任;也有利于筹集资金、分散风险。”

《公司法》的颁布正是直接反映了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精神,并直接搬用了“企业法人财产权”的用语,而且同《决定》一样没有对“企业法人财产权”作进一步的解释。至此,“企业法人财产权”作为一个独特、完整的法律术语出现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企业法人财产权”是中国法律的一项创造。

什么是企业法人财产权?由于其概念的外延性较大,因而造成了较大的学术争议。本文仅列举几个代表性观点。厉以宁(1994、2、2,《金融时报》)、吴宣恭(1995)等认为,法人财产权就是法人所有权,无论是用“企业法人所有权”,还是用“企业法人财产权”都是指“企业法人财产所有权”。“这种法人财产权完全符合所有权的特征,是一种所有权”。刘伟(2000)认为“企业法人产权的实质,是在委托――代理制下发生的由代理者(法人代表)掌握的对他人和社会资产的支配权”。李凤圣等(1997)认为,,即属于出资者和股东,不存在一个独立的法人所有权,认为“出资者作为股东,其所有权转化为股权,这只是其所有权的作用形式发生变化,而不是所有权本身弱化,更不是丧失。公司的行为归根到底还要受所有权的约束”。还有的学者认为,企业法人财产权属于经营权的范畴,只包括占有权、使用权和依法处分权,但不包括所有权以及由所有权决定的其他权利。因为“这种经营权和法人制度的结合,便构成企业法人财产权。按照法人制度,企业有权独立支配其法人财产,并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