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aa:大腕编剧的诉讼路

发布时间:2019-08-22 06:16:15


  7月24日下午的北京,大雨滂沱。

  在位于京北昌平区的别墅内,王某某正在为进行中的官司奋笔疾书,对于10天前的开庭,王某某与王某某夫妇并不看好,“虽然是发回重审,但我们一点儿都不抱希望,这次审完我们肯定要上诉”。

  这起令王某某感到纠结不清的官司,缘于电视剧剧本《与皇帝离婚的女人》,这部堪称中国的《乱世佳人》的电视剧剧本是她和儿子王放放历经3年的艰辛共同创作的,是儿子的处女作。

  满心希望儿子能凭借此剧“一炮而红”,用以回报他3年的创作之苦,。

  超越信任的采访

  王某某、王某某夫妇是中国编剧界的大腕儿,在长春电影制片厂的那段岁月,他们有着东北“夫妻二王”的美称。

  10年前的冬天,已经成为全国政协委员并转战北京的王某某,与妻子王某某回到长春,他们手捧着鲜花来到医院,病房里有一位老人在等待他们。老人像过节一样,理顺了花白的头发,穿上喜庆的红上衣,虽然手背上还扎着输液针,但她的眼神中充满了力量。这位老人就是溥仪的第四任妻子,人称“末代皇妃”的李玉琴。

  早在1982年,已在编剧事业上小有名气的王某某就认识了李玉琴,在多次的接触中,他发现李玉琴是一位很有“ 故事”的人。“我跟她说‘我把你的故事写点东西吧’,她说‘已经有人写了,叫《末代皇帝》,里面已经涉及我了’。她说的是王凤源编剧的《末代皇帝》,里面有三集戏写了她”。王某某的想法暂时被搁浅,直到1999年冬天,他接到了李玉琴儿子黄焕新的电话。

  此时的李玉琴患肝硬化已经进入晚期,她想将连儿子都不详知的坎坷一生讲述给自己最信任的“夫妻二王”。“当时我们刚刚拍完《背起爸爸上学》,正是后期制作最忙碌的时候,但是对于一位病入膏肓的老人这样的呼唤,我们必须要去。” 王某某说,他们放下手头一切工作,立刻赶回长春。

  将近十天的采访,王某某每天都会带去一束鲜花。而李玉琴也会在两个小时的采访中,用最好的状态讲述她的两段婚姻。“她说‘我一生接受了那么多采访,像这样的采访是第一次’,她和我们讲了很私密的事,说的都是掏心窝子的话”。王某某说,那次采访他们得到的是极其珍贵的、独一无二的资料。

  2001年,李玉琴走完了她坎坷的一生。两年后,王某某创作的电影剧本《与皇帝离婚的女人》完成,并被著名导演谢晋相中,偏偏突如其来的一场“非典”,让这部还差部分资金的剧本彻底搁浅。“因为已经同意给谢导了,我们就不想再给别人了。”虽然不能将剧本搬上荧幕,但王某某认为他们坚持了做人最基本的诚信。

  但是,李玉琴对他们的那份信任,王某某始终不能忘怀。“记得她临终前,儿子、丈夫谁都不认识了,唯独认识我” ,就凭老人对自己的这份特殊感情,王某某也一定要完成老人的遗愿,于是她开始着手《与皇帝离婚的女人》的电视剧创作。此时,正值儿子王放放北京大学毕业,因为出国深造计划被“非典”耽搁,他就此加入母亲的队伍,一头扎进了电视剧剧本的创作中。

  三年炼一剧

  说是加入,王放放却成了剧本的主创。这个在北大拿到化学和艺术两个学位的年轻人,集理性与感性于一身,搞起创作来有着自己的套路。为深入生活,他曾五次到伪皇宫了解情况,,沿着溥仪、李玉琴逃难的足迹去了大栗子沟、临江、通化、天津,实地感受人物和环境,临走时制片人送给他的鞋回来后已是面目全非了。

  考察回来后,王放放便在北大旁租了一间十几平方米的房子,开始了他的“闭关”创作生活。王某某说,那段日子剧本就是他生活的全部,屋子里四面墙上贴满了各个人物的故事纪要、性格,以及剧本的提纲、结构、线索图,“经常是晚上突然想起什么来,打开灯就往墙上写,写到相应的人物下面,密密麻麻麻的”,王放放喜欢用他的理性逻辑思维进行细致的分析,主要人物、次要人物的小传写了一本又一本,“这点我都很佩服他,分析得很细”,王某某对儿子的热情与执著很是称赞。

  不仅如此,王放放还几乎穷尽了所有关于末代皇帝的传记、书信,以及关于那个时代的小说、纪实文学、影像资料,包括李玉琴的传记《傀儡婚姻》和《坎坷岁月》、李玉琴的第一手采访资料等,边研究边创作,他认为“要写一个真实的人物,必须要成为这方面的专家”。

  出生在编剧之家,站在父母的肩膀上,王放放很自然地对自己有着严格的要求——生产精品。“他不希望在父母的光环下,借父母的力量怎么样,他一直希望有自己的作品”,王某某说,整部剧都是王放放一个人在做,“下的工夫实在是太大了”。

  “创作中遇到的困难太多了,充满了艰难和绝望,因为总是达不到自己的要求,王放放也哭过,有时感觉难以驾驭” ,但是他还是坚持下来了。三年过去了,当年出国的同学回来,都惊讶王放放还在写同一个剧本,但是他们不知道,王放放一心打造的是精品,他要把它创作成一部文学大戏、时代大作,这对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难度有点大,但是他的热情与细腻,他的“初生牛犊不畏虎”的那股拼劲,让给交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至少得到了很多专业人士的肯定。

  意料之外的官司

  儿子的投入让王某某越来越担心,“我觉得这不是写电视剧的心态,一般电视剧不是这样写的,都几天就写一集,一位投资的朋友开玩笑地说‘电视剧都像你们这样写早就赔了’!”

  而王某某的另一种压力来自对儿子前途的考虑,她很希望通过这部剧能让儿子在编剧界站稳脚,可是她又担心儿子这样的付出没有什么结果。

  2006年,王放放交出一份骄人的成绩,他完成的剧本得到业界的肯定,并有多家公司“追求”。出于对老领导的情面和信任,王某某最终将剧本给了中国文采声像出版公司(以下简称“文采公司”),并为公司介绍了导演丁荫楠。

  本以为剧本会因少有的成熟与大气而就此轰动,但令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三年的心血却引来了一连串的官司,他们陷入了无休止的纠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