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花队员认命:官司也打不过

发布时间:2019-08-23 16:55:15


  虽然朱某表态说目前没拿到钱的五名球员中,有可能会在接下来的几天中拿到年薪,但他同时也非常肯定地表态说,其中肯定有人会拿不到钱,“我们一切都是在按照合同办事。 ”而对于目前的这种情况,几名申花队员也已经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就算到最后打官司,获胜的可能性也很小,玩合同,我们肯定玩不过他的。 ”

  其实,这已经不是朱某第一次在合同上 “战胜”球员和教练了,我们甚至可以说在这方面他就从来都没有失败过,史上还没有哪怕一名球员能是他的对手。

  张某自认掉入“陷阱”

  2005年年底,因为没有收到附加合同中“冲甲成功奖金10万”,张某与当时的联城俱乐部老板朱某闹出了很大的矛盾,当时朱某的回答是,“这10万块奖金我们已经发给你了。 ”原来,朱某此前曾经给队员发过一笔1万美元的奖金,张某认为这是他参加比赛之后的赢球奖金,不属于附加合同内的冲甲成功奖金,但朱某却一口咬定说这就是那笔冲甲成功奖金 (税后),“我们的合同上写得非常明确,比赛奖金一律为零,所以你领的钱就是冲甲奖金。 ”对于这一说法,张某显得有些莫名其妙,“这部分钱其它队员都有,如果真是这样,我的那份附加合同还有什么意义? ”在双方矛盾激化的时候,张某甚至还和一些球员直接冲到俱乐部办公室讨薪,但朱某的一句“一切按照合同办事”就把他们堵了回去。

  此后,上海市足协在得知了这一情况之后出面协调,但在了解情况之后,,“既然双方都在工作合同中签了字,也就意味着双方对合同中规定的各项条款都予以认同,那就只能按照合同来执行。 ”在卢申看来,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争议,跟球员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基本的法律常识不无关系:“作为球员,怎么可以在比赛奖金等敏感项目都是零的情况下就草率地签字了呢?你这不是自动放弃了合法权益吗? ”

  事后,张某如此回忆自己与朱某合作的经历,“直接了当地说,从我两年前决定回到上海联城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掉进了朱某的陷阱。 ”与张某遭遇相同的还有卞军,只不过他没有闹,而是考虑和他打官司。但在多方咨询,得知获胜可能性小之又小之后,只能作罢。

  除了这两人,祁宏和江津也曾经吃过合同的哑巴亏,只不过他们当时都没有声张,记者也是在一年多之后才从他们嘴里了解到了情况,“数额么几十万,要么是要不回来了,打官司也打不过,只能算了。 ”

  金贵打了一年“黑工”

  不仅球员,就连申花队的金牌教头吴金贵也吃过合同方面的亏。 2008赛季,当吴金贵因为“身体原因”让出主教练的宝座之后,朱某并没有和他结清合同中规定的主教练薪水(金额超过百万)。吴金贵曾经多次通过各种手段去联络朱某,表态说大家应该坐下来好好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打电话他不接,我发消息他不回,就是不理我了。下课之后好几个月,我连他人都找不到,还怎么解决问题? ”对于朱某的这种做法,吴金贵表示说很不理解,“这么大的一个老板,怎么会这样。 ”

  当记者问他能不能按合同办事,去打官司的时候,吴金贵的回答让人有点哭笑不得,“我们交给足协的那份合同上金额很小的,金额大的是我们之间签的另一份合同,这份合同足协也是没有备份的。当时签好那份合同之后,我应该是有一份正本的,但当时朱某说要拿回公司盖公章就拿走了,之后我好几次问他要,他都说还没最后弄好,让我等等。当时球队训练、比赛也很紧张,我就忽略了这件事情,当时想他总不会赖账的吧。所以说,直到我下课的时候,我手上都没有那份合同,合同都没有,这个官司怎么打?我这种估计也算是打‘黑工’的了。 ”

  和当时的张某一样,吴金贵实际上也从一开始就走入了朱某的 “陷阱”。

  其实,换一个角度来说,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也与职业球员和教练的法律意识淡薄有关,在签合同的时候,双方关系非常融洽,对于一些合同中的条款球员也不会进行非常深入的研究和考量,往往就是凭着和对方的良好关系或者信任签字了事,但等到真的出问题之后往往只能吃哑巴亏,毫无办法。当然了,这也与中国足协目前实行的很多不合理转会制度有关系,俱乐部的过于强势和球员的过于弱势让他们在签合同的时候完全处于被动地位,甚至没有选择。

  不管怎么说,只要这种情况继续下去,那么中超俱乐部的老板们就依然能够在 “合同大战”中稳居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