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百人与企业签订借款合同受骗

发布时间:2019-08-16 19:06:15


  核心提示:百余人跟某公司签订借款合同,然后带着他们参观厂房,公司声称一万元借款3个月后利息为3000元,签订借款合同后,现场返还头3个月的利息。签订合同20天后,不少人知道他们上当受骗,于是报警。

  “又是签订借款合同,又是带我们去看厂房,谁能想到这都是骗钱的伎俩。”4月25日,60岁的陈女士告诉记者,2013年11月,在别人的介绍下,她与通辽市某化工有限公司签订了借款合同,对方称,1万元借款3个月后利息为3000元,并且是当时签订借款合同,现场返还头3个月的利息。“当时对方把我们集中在一个会议室里讲课,称该公司是一家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营业务的民营企业,有160名职工、固定资产达1.2亿元……该企业可以定期给大家返还高额利息,比把钱放入银行划算。”

  为了让人相信其所宣传的内容都是真实的,对方还专门雇了大巴车,带着大家到该公司位于通辽市奈曼旗某镇的工厂参观。见此,不少人稀里糊涂地就与该公司签订了借款合同。陈女士拿着当时的借款合同让记者看,该合同共7条,还印有相关负责人的身份证信息。

  直到与对方签订合同20天后,本以为找到致富门路的陈女士才听当时与自己一起签合同的人说,他们都被骗了。随后,大家陆续到公安机关报案。

  接到报案后,民警立即展开调查,并于2013年11月22日,在新华大街附近一大厦内将其中两名涉案嫌疑人张琳(化名)、吴军(化名)抓捕归案。2013年12月底,两嫌疑人被批准逮捕。目前,已被起诉

  警方在对两名涉案嫌疑人初步审讯时,他们称,自己其实也是受害人。他们都是黑龙江人,在来呼和浩特市前,他们在哈尔滨认识了冯华(化名)、冯全(化名)叔侄两人。随后,冯华、冯全便向张琳、吴军介绍了他们厂子正在搞一个投资少、回报高的项目,短期就能让他俩挣到钱。听完对方介绍,两人十分心动,便拉拢自己的朋友,共筹集了50多万元“投资”到冯华、冯全的厂子里。很快,张琳、吴军发现冯华、冯全根本无法向开始承诺的那样支付他们本金和利息。从致富梦中清醒过来的张琳、吴军便找到冯华、冯全讨要自己的投资款。冯华、冯全称无钱归还后,提议张琳、吴军到呼和浩特市成立“公司”,用同样的方式诈骗其他人,等他们拿到钱后,便偿还张琳和吴军的钱,信以为真的两人随后来到呼市。

  “在我市,他们以缺原料款、扩建厂房等为借口,以高利息为诱饵,在一些繁华地段,以发放礼品为由头,先组织受害人听课,后带部分受害人参观工厂,在骗取受害人的信任后,先后与100余人签订了借款合同,实施诈骗。涉案金额达到112万元。”办案民警告诉记者,经过警方调查取证得知,对方厂子注册登记的地址实际为某住宅区,对方带受害人参观的厂子,其实是冯华、冯全之前开过的一个工厂,该厂早已经停工,现在只剩下看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