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章罚款,罚对了吗

发布时间:2021-04-06 04:38:15


  在交通管理领域,作为城市交通管理的一种必要手段,罚款就像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可是罚款一定有效吗?

  就拿“交通管理助手”电子警察来说,我们坐出租车,经常遇到视电子眼而不见、照样我行我素的“老油条”。难道他不怕罚款?对方往往“骄傲地回答”:“电子警察抓不到的。”原来,这些对道路情况和电子警察设置了如指掌的老司机,早就发现其中的漏洞,以此钻空子。像在部分上大桥前的一段路面上,电子警察每天都在监控车辆违章直线变道插队的状况,但“有经验”的司机,往往是在直行道行驶至开过电子警察“看”得到的区域,再违章变道。电子警察“背后不长眼”,也就无法抓住这样的违章行为。对此,专家建议,设置电子监控装置,不妨“换位”,从司机角度看看有无漏洞。比如,可否把电子警察设置位后退几米,也许就能杜绝这种“钻空子”现象。

  还有驾驶员反映,一些限行、限速标识设置不醒目。比如禁止转弯的告示牌字号很小、或是路面划线隐隐约约模棱两可,不但达不到警告驾车者不要违章的目的,反倒像是“引你上当”。而与之配套的电子眼,又不知有意无意,安装得很是隐蔽,掩映在路边的绿化和高空的树枝之间,好似“设个埋伏”,让不少“无意违规”的驾车者“心有不服”。专家指出,无论是设置指示牌,还是安置电子警察,都是为了达到有效引导和管理的目的,使交通秩序更畅通,如果配套管理设施因设计不太合理而变成一种“陷阱”,也就丧失了警示功能,只剩下罚款功能,步入为罚而罚的怪圈,违背了用罚款辅助管理的初衷。

  当前,还有另一种“罚款失效”现象。例如,200元一张罚单,在一部分财力雄厚的驾车族眼里,是小意思,你罚你的,我开我的,违章照旧;但对大多数普通驾车族而言,偶尔一次无意违章,这样的罚金又有点“贵”。

  其实,经济杠杆并没有失效,只是没有找到可以撬动最大效益的“支点”。专家建议,应该从人性化角度,进一步优化交通违章罚款的规则设置,可以设置多层次、分级别的处罚手段。对于“初犯”、“无心”的交通违规现象,应以警戒为主。在开车过程中,尤其是在不熟悉的路段,或是新手刚刚上路,发生轻微违章在所难免,如果电脑系统的记录显示该车辆该驾驶员在这一路段没有同类违章,那么应适当轻量处罚,达到告诫作用便可。而如果是多次反复违章,那么惩戒可以按照某种规则递增,例如第二次罚款比第一次翻倍,第三次再翻倍,连续累加,配合扣分、吊销执照等更严厉措施,相信再“阔绰”的驾车者也会收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