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养费纠纷一审判决书范本

发布时间:2019-08-17 09:35:15


  随着现在经济的发展,对于很多人来说抚养孩子确实是一件不易的事情。几乎所有的吃穿用度都是需要用钱的,而且现在的孩子几乎就是有很多的孩子才一岁的样子就会被要求参加各种补习班之类的。那么抚养费纠纷一审判决书范本是怎么样的呢?接下来就有的小编为大家来解答一下关于抚养费纠纷一审判决书范本及其相关问题。

  一、抚养费纠纷一审判决书范本

  (xxxx)黑0421民初23号

  原告:杨XX,女,1989年11月8日出生,汉族,XX县东方花店员工。

  委托诉讼代理人:吴XX,XXX法律援助中心律师。

  被告:王XX,男,1987年4月13日出生,汉族,XX县国税局司机。

  委托诉讼代理人:姜XX,男,1953年9月14日出生,汉族,XX县职教中心退休教师,住XX县XX镇13委。

  原告杨XX与被告王XX抚养权纠纷一案,本院于2017年1月3日立案后,依法适用简易程序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本案当事人和委托诉讼代理人均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杨XX向本院提出诉讼请求:1.判令被告按着离婚协议将孩子的抚养权归还原告,被告每月给付孩子抚养费600.00元;2.被告承担本案诉讼费用。事实和理由:原、,协议孩子归原告抚养。2016年12月19日在原告接孩子时双方发生争执,被告把原告打伤,故要求将孩子的抚养权归还原告。

  王XX辩称,由于原告工作比较繁忙,没有时间照顾孩子,所以孩子和被告生活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杨XX围绕诉讼请求依法提交了证据”离婚证和离婚协议”,本院组织了双方当事人进行了证据交换和质证。双方均无异议,本院予以确认并在卷佐证。

  经审理查明,原、被告原系夫妻关系,因双方感情不和,,婚生女王XX杨XX归杨XX抚养,王XX每月给付孩子抚养费600.00元。本院认为,2016年11月25日,原、,离婚时签订的协议书系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不违反法律规定,属合法有效,双方应按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原告杨XX主张婚生女王梓杨凡归其抚养,被告王XX每月给付孩子抚养费600.00元的诉讼请求,本院予以支持。婚姻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判决如下:

  确认原、被告婚生女王XX杨XX归原告杨XX抚养,王X从2016年12月1日每月给付孩子抚养费600.00元,至子女独立生活为止。

  如果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案件受理费50.00元,由被告负担。

  如不服本判决,可以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

  审判员:赵XX

  二〇一七年一月十九日

  书记员:李XX

  二、子女抚养费纠纷如何处理

  1、委托人在离婚时一定要加强离婚与离婚协议的风险防范,在离婚时,一定要聘请专业的律师帮助自己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不得冲动和盲目,更不能不顾子女以后成长而放弃要求对方承担抚养费用。,都要对子女的抚养问题负责。

  婚姻关系的终结并不等于父母对子女抚养义务的终结,双方在离婚之后仍应有义务为子女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与精神关爱。如果抚养费约定不合理,离婚后一方明显难以支付的,应及时采取必要的救济手段。

  2、对于恶意拖欠抚养费、出具虚假证明或隐匿转移财产,拒不履行抚养费义务的情况,当事人一方要即时聘请专业律师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得拖延,以免耽误自己及时主张权利,调取证据。

  3、行使探视权与支付抚养费是两个不同的权利与义务。任何一方不得以此予以拒绝。探视权受国家法律保护,、拘留

  4、非婚生子女根据法律规定,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他们有权利得到父母的抚养,因此,如果遇到一方不支付自己抚养费的情况,可以依法来主张自己的权利。

  三、协议离婚不给抚养费怎么办

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关于子女生活费和教育费的协议或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对方不支付抚养费的,起诉讼。

  因此,协议离婚后,如果支付抚养费的一方不履行离婚协议,抚养孩子的一方可以进行依法起诉,要求对方履行离婚协议,支付孩子的抚养费。不过起诉前要先弄清楚,在起诉时,孩子是原告,拥有抚养权的父亲或母亲是法定代理人,对方为被告。,如果对方还不履行,强制执行

  之所以需要起诉,是因为离婚协议没有强制执行的法律效力,,便可申请强制执行。

  以上就是关于抚养费纠纷一审判决书范本及其相关问题,夫妻双方在离婚之后仍应有义务为子女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与精神关爱。如果抚养费约定不合理,离婚后一方明显难以支付的,应及时采取必要的救济手段。希望这些资料和步骤足够的清晰,假如您对此仍有疑问的话还是建议您到相关律师事务所咨询,希望对您有帮助,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