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信跨业的"并"与"病"
发布时间:2019-08-19 00:04:15
“接手这个并购组成的全新事业部以来,每每会从睡梦中惊醒,很多事情一下子变得没有头绪。”坐在首都时代广场5楼亚信新组建的业务部门EIS(企业信息方案事业部)的办公室里,亚信企业信息方案事业部总经理李建波不无疲惫地叙说着自己的“辛苦”。
作为亚信核心管理团队的成员,亚信人力资源总经理,李建波主要支持了亚信多次收购工作中人员和文化的整合,但这一回,从“后方”到“前线”,角色转变是李正在经历的一个痛苦的过程。与李建波的个人职业经历相类似,亚信的战略转型也处在“阵痛”阶段。
并购发生在去年10月23日,亚信在隆重庆祝十周年之日,对外宣布以645万美元现金和价值255万美元的股票,收购太平洋软件(中国)有限公司的核心HRM(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BI(商务智能)业务资产。凭借此次收购,亚信一举进入了快速增长的HRM和BI领域,由此从电信软件提供商,成为一个跨行业软件提供商,实现了从“全电信”到“全方案”的战略转移。
采访李建波时,他刚开完亚信公司的“管理委员会”,“过堂提审”中,李建波小心谨慎地向CEO张醒生汇报了他带领的企业信息方案事业部第一个月的业绩。
“磨刀不误砍柴功,短期内不会给李建波的事业部更多的指标压力。”说是这么说,事实上一月开始CEO张醒生对“企业信息方案事业部”已经下达了清晰、明确的考核指标,这个标准和亚信内部其他事业部无大差别。“市场没有给我们太多的时间磨刀。”李建波自己也总是希望能把刀打磨得更快些,业务快速发展起来。
“我认为企业资源整合过程中最头疼的问题不外乎两个:一是团队重建,二是业务拓展。”有意思的是,李建波办公桌上堆放的资料主要也就是那两类:个人求职信、业务发展规划。
做了10年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李建波对人事问题最敏感,来太平洋软件公司后的第一天,他便主动约请核心部门员工,进行了一对一的面谈,近1周的时间里与50多人逐个交流了一遍。一上来,李建波就问员工,“你对这次并购怎么看?你个人有什么职业设想?对薪水待遇是否满意?”这期间,太平洋软件的5位员工,出于自身发展考虑,在一团和气中离职。
“受品牌、资金、管理的限制,太平洋软件短时间内达到目标很有欠缺。”原太平洋软件HRM、BI业务事业部总经理欧阳琪的一席话道出了联姻亚信的所求。并购方亚信一点不轻松,跨业并购,将会对亚信的业务模式、组织流程、管理模式、市场行销造成巨大影响。李建波的当务之急是尽早搭建得力的精干团队,面向市场,李建波为企业信息方案事业部招聘了近20位新员工,以加强研发能力、行销能力。一月,李建波整合了亚信、太平洋软件HRM、BI业务事业部的薪酬体系,原则是合理对接、基本不降,与亚信的薪资体系接轨,按照李的说法,“员工整体年收入肯定会有所提高”。
亚信业务部门对李建波在人员上的支援仅仅是:“过来了一个项目总监,软件开发部支持了一个质量经理,建立了我们的质量管理体系。还有一个财务经理,帮助我们与亚信财务体系的接轨。”李认为,“亚信对我以及这个事业部最大的帮助是销售渠道的共享,品牌、客户关系支持的共享。”
“我们这个事业部没有流失一位骨干。稳定对我们至关重要,然后才是企业文化的灌输与融合。”如果把李建波的事业部比作一台正待启动的机器,那么它现在正处于齿轮间的咬合与磨合期。正如李建波所言,“不是所有岗位都卡到位了,我的时间表是在第一季度,充实关键岗位特别是行销、研发两部门,重新树立产品功能、平台,从灵活实用的角度做产品规划。整合已在多个层面展开,我的用人原则是:责任清晰、目标明确、分层负责、充分授权。”
并购太平洋软件核心部门使亚信得以有机会走向新的行业,比如石油、能源、交通等等。“尽快拓展市场,尽快在太平洋软件既有的两大领域里做大做强。”李建波坦承业务端的压力尤其让他睡不踏实。
今年年初,李建波顺利签下了国航的单子。“现有客户资源与亚信的电信客户群的互补整合,势必夯实亚信的客户基础。”客户、产品、团队,就像一个等边三角形的三个点,必须保持和谐的平衡。对于并购本身,李建波这样表达自己的观点,“我尽力了,并购的成与败,很难具象化,如果实现了起先并购的初衷那就应该说并购是成功的。”
3月份,李建波和他领衔的事业部将与亚信公司总部一起搬至新的办公地点,“这肯定会为融合提速。”说这番话时,李建波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案例分析企业并购以后常常面临的两个方面问题:并购绩效问题、并购后整合问题。成功与否有待时日
首先,并购绩效问题是指企业并购以后的经营绩效,主要表现为合并后企业的规模与市场份额扩大或是收购方、被收购方以及并购后的企业几方都能从中获益。一个成功的并购案例是可以增加目标企业股东财富的。
在本案中,亚信并购了太平洋软件(中国)有限公司的核心业务HRM(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BI(商务智能),并组建了“企业信息方案事业部”。显然亚信此举是希望通过并购进入快速增长的HRM和BI领域,使自己从电信软件提供商,成为一个跨行业软件提供商,从而实现由“全电信”到“全方案”的战略转移,并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不过,在案例中,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尽管亚信的高层表示了,短期内不会给新成立的事业部更多的指标压力,但事实上亚信CEO张醒生对“企业信息方案事业部”已经下达了清晰、明确的考核指标,这个标准和亚信内部其他事业部无大差别。因此,作为新业务负责人的李建波在面对亚信公司“管理委员会”的“过堂提审”显得小心翼翼。照他的话说:“市场没有给我们太多的时间磨刀。”李建波自己也是希望能把刀打磨得更快些,以期业务高速发展起来。
并购的绩效问题是所有并购者追求的目标和方向。研究成果显示,在成功的要约收购中,目标企业股东收益率为正30%,而在成功的兼并活动中,目标企业的股东收益率则相对低一些,为正20%.国外有学者曾对1962年~1985年间663起成功的要约收购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目标企业获得溢价的平均值在20世纪60年代为19%,在70年代为35%,1980年~1985年为30%.但是,需要在这里特别提出的是,上述研究都是基于并购成功案例的绩效研究。在现实中,大量的企业虽然也怀着美好的愿望进行了并购,结果却差强人意,实现不了预期目标的。下表是美国第一次并购浪潮的结果分析,从资料中不难看出,并购失败是普遍存在的,而且在有些行业失败的概率明显大于成功的概率。
国际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司也做了类似的调查。结果表明,成功的比例只有23%,而失败的比例却高达61%,其余属于成败难定的。麦肯锡公司还根据收购种类加以分类。当公司收购的是行业相关的小公司时,成功的机会有45%,若收购目标规模很大且从事不相关行业时,成功的比率下降到14%.
所以对于亚信的这起并购案例是否最终能如愿以偿获得成功,取得并购绩效,现在下结论还为时稍早。因此我建议,亚信的管理者领导层要做好两手准备。
其次,任何企业在并购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还会遭遇并购整合问题。一般说来,整合团队是连结收购方与被收购方的桥梁,是并购以后能否实现并购目标的关键。但是在收购中,企业常常会遇到的问题是,收购资产容易,“收购”一般人员也容易,但是“整合”起一支能实现收购目标的团队却很不容易。在亚信并购太平洋软件核心HRM和BI业务资产案例中,作为亚信核心管理团队的成员,亚信人力资源总经理李建波从“后方”到“前线”,在试图最大可能稳定军心、留住人才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处理个人求职信招募新兵。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他们在并购后整合团队建设中的困难。
在该案例中,李建波坐在办公室里,不无疲惫地叙说着自己的“辛苦”。这种并购后的在管理上不适应与辛苦是并购之中常见的。因为在任何一宗并购案例中,被并购企业在财务、人事、行政、研发、生产、营销等方面都有其特点与优点,有与收购方不同的地方,并有其存在的价值。但企业本身都是一个有机体,收购方“拿回”一个“异物”之后,并植入体内,自然有感到不适应的地方。至于是否能够适应,一要看收购方能否同化植入体内的“异物”,二是需要同化时间。
解决方案并购前进行人才储备、尽量了解目标企业;并购后进行有效的人员调整与激励诊治并购“后遗症”
对于并购整合,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三点:第一是要树立只有整合成功才是并购成功的理念,这也是能够取得并购绩效最主要的条件之一;第二是企业的并购整合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需要根据并购双方的实际情况进行自我摸索与自我寻找,如传统行业中水电企业并购整合与IT企业的并购整合方式完全不一样;三是并购整合需要采取有形与无形两手管理,有形的指人员、资产、制度上的整合,无形的主要有文化上的整合。具体的做法有以下几点:
解决并购中整合团队缺少这个问题的方法是,企业在实施并购前要有一定的人才储备,特别形成一个接管团队。而且这个团队应该是理解收购方的理念与文化的。所有的收购行动开始之时都是一项极为机密的行动,通常只有最高决策人和企业骨干知道,所以储备团队的部分人员一定是由企业中特殊的骨干组成。也有可能是企业最高决策人将收购事宜委托给某个顾问机构,由收购方内部专为收购组成一个行动小组,并指派储备团队人员参加。如果收购在完成之前全部依赖一个“孤胆英雄”单枪匹马作战,可以肯定的是在收购后期及整合期间,团队整合肯定会遇到麻烦。要知道,即使有财务顾问的帮助,收购越向后进行越是繁琐,也越需要收购方的配合。如果没有储备人员参加,在并购进行中将会出现断层。所以在并购之前,储备一定的接管团队非常必要。
并购完成之前尽量了解目标。并购接管储备团队在并购过程中,如同侦察中的前期先头部队,深入目标公司内部,知晓对方的SWOT,并购方收购目标公司后,相对容易熟悉目标公司情况,可以很快地做出多赢的行动计划,发展业务,容易实现并购后的整合效果。
并购后的人力资源的整合问题对国内企业尤其重要。我认为至少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人力资源调整;二是人力资源激励。
在人力资源配置上首先要将目标企业的人员分为三类:不接受收购方理念的、态度动摇疑惑的、愿意跟随的。对于不接受收购方理念的人员应该让其相对满意地离去,在亚信并购太平洋软件核心HRM和BI业务资产案例中,也是这样做的,如让部分员工离开。对于态度动摇疑惑的与愿意跟随的,要说服与诱导甚至于奖励,目的是稳定人才、稳定目标公司。在公司被收购以后,会有人员也因担心对新环境能否适应而开始考虑离职。尤其对于经营不善的公司,收购者常会缩小营运规模并进行人员裁减,这对内部人员构成了心理上较为沉重的压力。但是对企业造成损失最大的,离职可能性最大的是那些富于才能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因为他们不管在何处任职,必然是各家公司竞相网罗的对象。因此,收购方应尽快根据对公司内部人员特性的了解,制定出稳定人才的相应政策,配合有效的沟通,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激励职员在新领导下勤奋工作。当然,这种政策需要有实质性的激励措施,人总是很现实的,若有更好的任用条件,人才自然愿意接受。
在人力资源激励上,要给留下的人员一个美好的远景以及实际的改善,因为有效的并购是能够创造效益的,而创造效益主要来源于原来的企业员工。在本案例中,亚信也基本上是这么做的,如李建波特别提到,“一月,我们整合了亚信、太平洋软件的薪酬体系,原则是基本不降,与亚信的薪资体系对接,这边员工的整体年收入肯定会有所提高。”
同时,要注意的一点是,企业文化的内涵极为丰富,主要包括企业经营环境、企业理念差异等。在文化整合方面主要处理以下关系:承认环境差异,板正并购双方吃与被吃的观点、相互尊重。统一融合并购双方的企业文化标识,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内容上、形式上、标识上做到相互融洽,形成一体。制定出一套双方都可接受的新的规章制度等等。
最新资讯
-
08-07 2
-
03-28 0
-
08-10 0
-
08-24 0
-
08-28 2
-
08-0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