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增十倍 委托贷款“解渴”上市公司

发布时间:2020-02-10 10:04:15


  上市公司资金链的紧绷使得委托贷款再掀高潮。

  记者统计发现,自10月份至今大约一个半月的时间内,就有超过30余家公司公布或实施委托贷款事项。结合此前公布的数据,2008年增量委托贷款的金额预计在百亿元以上,涉及上市公司近百家,而这一数字在2007年仅有寥寥几家。

  在委托贷款十倍速激增的背后,集团内部或母子公司间进行资金调剂以度寒冬的“现金池业务”占据主流;而蕴藏着极大风险的第三方业务也在悄然发展,借出者刀口舔血,借入者饮鸩止渴,构成了这信贷寒冬里的别样风景。

  气候是塑造风景的重要肇因,受资本寒冬影响最大的房地产和电力两个行业的上市公司在委托贷款的公告中频频现身,也就不难理解了。

  现金池业务占主流

  根据专业人士介绍,现金池业务主要是在一家大型企业集团内部进行的资金借贷,在此项业务中可能产生的风险系数几乎为零。

  记者统计发现,在2008年新增的委托贷款中,80%以上的业务是发生在控股股股东与上市公司及上市公司与其子公司之间。11月14日,A股上市公司中,公布委托贷款事项的首创股份(600008.SH)、如意集团(000626.SZ)和四川长虹(600838.SH)均属此类。

  此类委托贷款的的激增还是昭示了企业现金流的紧张,首创股份即属此类。11月14日,首创股份公告称,公司拟通过民生银行对全资子公司湖南首创投资进行委托贷款,总额为4亿元整,向控股子公司首创爱华(天津)市政环境工程提供委托贷款,总额度为4546万元,利率均为同期同档次人行颁布的贷款基准利率。

  首创股份的财报揭示了其近来的生存状态:从2005到2008中期,公司的“短期借款/所有者权益”数据分别为11.54%、 23.34%、 27.12%和44.71%,呈逐步攀升的态势。

  西南证券分析师宋少波在分析这种情况后认为,上市公司每年都要向银行借入大量资金,从2005 年到2008 年中期公司借款的情况来看,有“借款短期化”的趋势,这种借款期限结构的转换对公司的资金筹措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记者在对其他上市公司数据整理后发现,多数涉及委托贷款的公司均有“借款短期化”等资金紧缺的症状。

  实业类的上市公司靠委托贷款调剂资金余缺,而对于标榜“实业+金融”模式的泰达股份来说,其对子公司的委托贷款则让其尝到了甜头。泰达股份2008 年前3 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3.1 亿元,同比增长121.43%;实现营业利润1.47 亿元,同比下降3.57%;其中,公司2008 年前3 季度实现投资收益1.37 亿元,虽然同比下降22.17%,但是仍占营业利润的93.61%。

  而投资收益的增长点主要是委托贷款投资的增加:三季报显示,持有至到期金融资产期末数为9.4亿,期初数仅为800万元,增长率为 11667%,变动原因是对控股子公司委托贷款增加所致。

  催生委托贷款专业户

  靠着委托贷款也能发财,很多资金富裕的上市公司开始盯上了这块“香饽饽”。不过和泰达股份不同,他们的放贷对象是不属于集团公司也不属于子公司的第三方,而该类业务被认为是风险较高的类型。

  但是,有高利率的诱惑,上市公司似乎也就“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了。据记者统计,委托贷款利率在去年下半年的年利率基本在7%-8%左右,而现在则为10%以上,有的已达到15%甚至20%。

  而根据央行有关规定,要求借贷双方协商的利率不得超过同期金融机构同档次贷款利率(不含浮动利率)的4倍,委托贷款的利率正在直逼央行规定的上限。

  在网络上,记者还发现了招揽委托贷款业务的广告,该广告声称,“公司长期有大额委托贷款提供,要求借款方用自己或他人所有的上市公司流通股或限售股作质押,额度不限,期限一年至三年,利率面议”。

  记者按图索骥,发现该公司此前的身份是“有着摩根斯坦利和洛克菲勒集团背景的著名风险投资公司的合作伙伴,其主要活动范围是寻找、筛选和推荐投资项目”。显然,这位神秘的“合作伙伴”如今又盯上了委托贷款这块肥肉。

  在民间金融发达的浙江省,委托贷款也相当活跃。浙江境内的浙江东方、东方通信、东晶电子、中大股份最为突出。

  其中,位于浙江杭州的中大股份自1月1日以来,连续7次发布委托贷款公告,公司自身及其控股公司多次向公司旗下房地产项目提供委托贷款,以满足这些项目公司的日常经营资金之需,到目前为止,中大股份今年公告的委托贷款资金总额已超过10亿元。

  更有甚者,有些公司将包括委托贷款在内的资产管理作为公司发展的主业。11月10日,食品制造业出身的华馨实业(000416.SH)召开股东大会,决定将经营范围变更为“股权投资,资产管理,资本经营及相应咨询与服务”,并决定拟利用不超过3亿元进行委托贷款、信托产品投资。

  房企、电企借款多

  委托贷款的增加和今年以来企业资金流的紧张不无关系。国元证券宏观策略分析师郑旻称,三季度报告显示,企业现金流总体下降50%,现金明显捉襟见肘,再加上IPO、再融资等融资活动无法展开,企业寻求各种渠道缓解资金压力就成为必然。

  记者统计发现,在寻求委托贷款的企业中以中小房地产企业居多,即使是在现金池业务中,大股东支持的对象也大多为集团旗下的房地产公司。

  房地产目前的形势依然严峻,大家都知道房价要跌,最好的那几个“招保万金”,现金流都下降了很多,更不用说中小房地产开发商了。郑旻称,现在是想贷款的都是房地产企业,但银行又不敢贷,他们的资金压力最大。

  其中,最为典型的例子当属广宇集团。据东海证券调研报告显示,6月份公司以16%的年利率向百大集团借款1亿元;8月份以15.6%、16%的年利率分别向浙江省国际贸易集团、杭州金隆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借款2亿元、8000万元。

  但是,公司的资金压力仍然极大,其于10月底发布的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20.9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8523.14%。

  和广宇集团的遭遇不同,同样遭遇地产寒冬的中粮地产(000031.SZ)则因为背靠着中粮集团这棵大树而获得了20.67亿一年期的委托贷款,极大地缓解了资金的压力。

  房地产行业并非唯一的例子,记者统计发现,在10月份以后出现的委托贷款名单中,电力企业中大唐发电、京能热电、粤电力、桂冠电力、内蒙华电、九龙电力均榜上有名,俨然成为委托贷款的第二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