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帖公司”拷问网络时代的新闻操守?

发布时间:2019-08-29 03:30:15


  形形色色的职业删帖公司纷纷涌现,“删除网帖”成他们生财之道,被美其名曰“网络危机公关”。记者调查得知某公司删贴价格大致4、5千,找网站内部人员去操作删帖,私下给一些钱,而不是攻击网站、使用黑客。(11月2日中国广播网)

  有需求就有市场,是一条永不过时的价值规律。网络时代,人们的交流更便捷,诉求表现更直接,信息传播更富有效率,但一些灰色事物也依附网络应运而生,譬如这个“职业删帖公司”。“纷纷涌现”意味着市场的庞大,“删帖价格大致4、5千”意味着利润的可观,而“私下给一些钱,而不是攻击网站、使用黑客”,则表明这其实是一个低门槛低成本的活儿。种种迹象都显示,从纯市场的角度看,“删帖”正有望成为一个朝阳型的产业。

  可这是什么样的一类公司呢?某职业删帖公司的广告语写道,“网络可能在一夜之间为一个企业打造一个天堂,但是更多的案例表明,地狱要比天堂更容易打造……网络上的负面消息很可能一发而不可收拾,最后企业的口碑就会被毁于一旦。!”不得不承认,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广告策划,真诚而有针对性,对它的潜在客户,极富诱惑力。不过,也正是因为真诚,让我们更容易看清这些职业删帖公司的真实面目: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美其名曰是“网络危机公关”,但我更愿意送它们一个“信息杀手”的称号。

  “删除网帖”最经典的案例,或许应该追溯到2007年的“三鹿奶粉”事件。事实上,在事件曝发前几个月,婴幼儿喝三鹿奶粉长结石的消息就已经开始零星出现,但很快被屏蔽乃至封锁。事后查明,是前三鹿集团花300万成功地“攻关”了一家著名的搜索网站。这可能是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一次交易,受害面积因此而持续扩大,救治时机一再延误。最终,一个民族品牌轰然倒下。

  本以为这会是一次重整新闻媒体职业操守的契机,但也许当时我们把太多的目光聚焦于事件本身,而对这一问题的反思不够深刻,也或许是涉事的这家网络媒体最终得以全身而退,我们万万没有想到,这成了一个灰色产业逐渐成形的开始,而众多商家显然也敏锐地认识到,这是一条维护其企业形象的“终南捷径”。如果几千块钱就能搞定的事,企业哪还会去管你消费者“洪水滔天”?对企业而言,“网络攻关公司”的出现是一个福音,但对消费者而言,这不啻是一个恶梦。我们总以为在网络上可以找到一切,但事实上我们很多时候是“被不明真相”了。

  职业删帖公司显然只是一个游走于法律边缘的小丑,真正值得拷问的则是一些网络媒体的职业道德和良知,以及日益复杂化和利益化的舆论监督生态。职业删帖公司一再地强调了他们攻关能力的强大,以及攻关技术的“合法”性,这实际上已经表明,被攻关的网络媒体非常广泛,删除负面新闻已是一种普遍现象。这还意味着,你我都可能是潜在的受害者。

  网络在一系列公共事件上的杰出表现,让人们欢呼“网络监督时代”的到来。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果不能净化新闻环境,不能坚守最基本的职业操守,形式上的改进终究敌不过良知的沦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