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儿童家庭暴力现状浅析
发布时间:2019-08-23 01:32:15
家庭暴力不仅是夫妻之间发生的,父母与子女之间,甚至其他家庭成员与儿童之间也会发生家庭暴力。家庭暴力不仅是对儿童身体的一种伤害,同时是对儿童的心理健康的伤害。为了减少儿童家庭暴力,应加强儿童权利义务意识,开展反家庭暴力教育;提高家长素质,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对实施家庭暴力的成员剥夺其对儿童的监护权等。
我国儿童家庭暴力现状浅析
儿童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之一,他们的人身安全和心理健康一直为社会和政府的关注点,但是儿童遭受家庭暴力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仅就2015年11月,腾讯新闻所报道的涉及儿童家庭暴力事件就有七件标题分别为“长沙8岁男童坠亡嫌犯系继母”“监拍保姆虐婴:抱起往地上砸”“河南女孩疑因学习差被母亲打死”“四川11岁女孩被养父母虐待 遭刀割针扎”“南京虐童案二审维持原判”“6岁女童被反绑堵嘴烟头烫”“女童打碎店家被子被父母留下”。家庭暴力不仅是对儿童身体的一种伤害,同时也会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一、儿童遭受家庭暴力的特点
(一)暴力发生的隐蔽性。儿童遭受家庭暴力往往发生在家庭生活过程中,此时儿童处于一个与外界相对隔离的空间内,受害儿童在较长时间处于随时肯能遭受与其处于同一空间内的成年人的暴力伤害。同时,儿童遭受伤害时往往处于无防备状态,施暴者往往处于愤怒状态下突然对无任何反抗能力与反抗心理的儿童施加暴力。
(二)施暴者身份的特殊性。儿童所遭受的暴力来自于家庭内部,施暴者包括父母、养父母、继父母、祖辈、兄弟姐妹以及家庭保姆等与其亲密生活的人。这些人往往在法律上对受害儿童具有监护权或者临时性的看护义务。
(三)受害者反抗能力低、自我保护意识较弱。儿童在家庭中处于被动状态,没有任何经济来源且身体弱小的他们需要依靠家庭中其他成年人生活,当儿童认识到他们离开家庭无法独立存活的时候,面对家庭成员的暴力他们潜意识的不敢反抗,在没有被告知有其他方式可以保护自己的时候儿童畏于暴力也不敢将自己所遭受的暴力告知他人。
(四)暴力方式的多样性,结果的隐蔽性。儿童遭受的家庭暴力往往以殴打、捆绑、体罚、针扎、摔打、禁闭、临时性遗弃或其他方式对儿童的身体和精神进行伤害和摧残。因暴力是针对家庭内需要其保护的力量较为弱小的成员,通常施暴者并不希望外部人员知道暴力的存在,因此施暴者会将暴力施加于外界难以发现的身体部分比如小腿、后背等。
最新资讯
-
11-18 0
-
08-12 0
-
11-24 1
-
10-19 1
-
12-29 2
-
08-1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