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是“智慧”的较量

发布时间:2019-08-16 21:02:15


  这篇文章来源于互联网,作者为李玉萍,对正在打算收购的企业家有深刻的警醒意义。企业家在做任何一件事的时候,不能靠热情与激情,而要依据详尽的调查和对自身企业情况的有效评估。在此与企业家们共勉!

  回顾中国近年来发生的几宗收购案,多数结局不是“断尾收场”就是“打肿脸硬撑”,但肯定的是所有收购的初衷都是“利益“驱动。

  在金融海啸的经济环境下,以较低的价格“抄底”,其所获得的价值和机会可能是绝无仅有的,概括而言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价值:

  市场规模。可以获得短期内自身无法建立的市场或者渠道,从而扩大市场占有率;

  品牌价值。通过收购获得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缩短品牌构建的时间和经历;

  稳定和成熟的团队。稳定和熟悉的运作团队对于企业进入一个市场是非常难得的资源。

  然而,纵观整个亚洲收购个案,成功的为数不多,国内更是少之又少。譬如1995年,韩国三星电子用3.77亿收购了当时全球第五大个人电脑制造商AST,在4年后以2亿美元将其出售;1996年,日本NEC收购了当时在美国商店中成绩显赫的电脑厂商PackardBell,但也很快从零售市场上撤身而退;明基收购西门子失败、TCL收购失败等……这说明收购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层面的问题,下面笔者就分析近年的收购个案,从事件中总结教训。

  案例1:“天上掉下的馅饼,其实就是陷阱!”——明基收购西门子手机

  2005年6月8日下午4时,明基正式宣布收购德国西门子全球手机业务。西门子在转让手机业务,同时开出优厚条件:不但无偿转让手机业务,还自出资5亿欧元来偿还债务,向明基提供3.5亿欧元的现金与服务,并以5000万欧元购入明基股份,成为其策略股东。如果从表面看这个收购案,“明基”显然捡了“大便宜”。

  然后,一年后,明基宣布正式推出西门子品牌。2005年10月,仅仅在明基正式合并西门子手机业务后的短短三个季度内,其运营亏损累计达到128亿元新台币。与此同时,明基的股价从35元(新台币,下同)一路滑落到17元以下,总市值蒸发了一半。最致命的就是,明基接手的西门子手机全球市场占有率由2004年9月时的4.2%,下跌到了11月的2.2%,市场占有率排名也由第六位下降到第八位。原计划2005年第二季度实现的扭亏目标,根本无法实现。

  尽管,明基董事会可以私募4亿美元的资金,但要填补BenQ-Siemens的黑洞,预计还需8亿欧元。面临“欲壑难填”的窟窿,明基董事长李焜耀选择了“断尾”来解决可能面临的“万劫不复”的灾难。

  经验总结:明基赔上了8亿欧元换来的教训,李焜耀也经历了一个严酷的幻灭,先前曾寄厚望于西门子的研发能力和先进文化,可是并购后他发现,这个架构已经彻底老旧了。以明基的活力绝对不足以把这个老的架构重新激活。他在一篇中这样写道:“那也是我生命中最暗淡的日子。用人生大赌注换来的一切光荣与梦想,开始暗淡。整个职业生涯建立起来的常胜威名,明基团队的能力,从以前的被广泛推崇,到现在开始被人质疑……”

  “生意就是生意”,经商者必须深谙“商道”。其实,明基的惨败就是面对巨大的馅饼诱惑忘却了生意讲究“互利”,不能靠“赌注”获胜。“大利”的背后,就有可能是“大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