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某轻工制品有限公司供用电合同纠纷案
原告淄博市淄川某热电有限公司诉被告淄博某轻工制品有限公司供用电合同纠纷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委托代理人孟某、程某,被告委托代理人蒲某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诉称,2005年12月1日,原、被告签订供用电合同一份,合同约定,由原告供应被告电力。其中合同第三条关于“原告向被告按每度0.5元收取电费,以高压计量为准,用电价格在煤炭降价前提下,电价相应降低。”的约定属于重大误解、显失公平的条款。为此,、被告于2005年12月1日签订的供用电合同第三条为:原、被告双方按市场价格确定电价,每年调整一次。
被告当庭辩称,首先,我单位当时是响应淄川区政府和双沟镇政府的招商政策,才在原告所在地开办企业,因我单位生产需要能源主要是电力,是原告的大用户,应当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其次,供用电合同是我们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订立的,合同双方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不存在重大误解和显失公平的情形,该合同合法有效,原告所诉无事实和法律依据。。
经审理本院认定,原告是于1996年12月23日成立的火力发电企业,其生产的电力未并网运行。2005年,被告响应淄川区及双沟镇两级政府招商引资政策,到双沟镇凤凰村开办企业。因被告系用电大户,且电量负荷稳定,原告遂通过镇政府和凤凰村委,与被告于2005年12月3日签订供用电合同一份。合同约定:甲方(原告)向乙方(被告)提供电源,供乙方生产。合同第三条约定:甲方向乙方收取价格为每度0.5元的电价,以高压计量为准,用电价格在煤炭降价前提下,电价相应降低。双方还就其他事项进行约定。合同期限为十年,自2005年12月1日至2015年12月1日。合同签订后,原告供电至今,被告亦按合同约定电价支付电费至今。2006年10月20日,原告以书面方式通知被告,该公司自9月1日实行承包经营,要求用户于10月25日前到原告公司重新商讨电价等合作事宜并签订合作合同,否则将终止合作关系。但因被告不同意变更原合同电价,双方未达成协议, 原告遂提起诉讼。
另查明,2005年1月9日,淄川区煤井关闭整合工作领导小组下发文件:按照淄川区政府文件精神,实行煤电联产组建煤电公司,煤电公司兼并的煤井生产的煤炭原则上用于发电,不得外销。并于同年1月30日下发简报,规定原告兼并煤井八处。
2005年9月1日,原告与淄博A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签订租赁合同一份,该合同约定,原告将公司经营权租赁给A公司,由A公司行使经营权。该合同第9条第6项约定,A公司租赁前,原告与第三人所签订的合同、协议经A公司审查同意后,由A公司继续履行,A公司不同意的,由原告负责处理,与A公司无关;或由A公司与第三人协商,重新签订协议后履行。
上述事实有原告提交的供用电合同、租赁合同、通知、被告给其出具的用电说明;被告提交的淄川区煤井关闭整合文件、简报及当事人陈述为凭,经本院审查可以采信。
本院认为,原、被告签订的供用电合同,合法有效,本院予以确认。原、被告均是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民事主体,双方在所签订的供用电合同中明确约定:双方系本着平等、自愿、互惠互利、诚实信用、协商一致的原则,达成该合同。原告作为发电企业,在发电成本、电力市场价格等信息的了解掌握方面相对于被告具有优势地位,原告主张实际经营主体多次变更,缺乏经验,导致错误计算电力成本,不属于重大误解的范畴,因此,本案供用电合同第三条不是因重大误解订立的条款,本院予以确认。原告作为经营多年的发电企业,对于电力市场价格的涨或降以及由此影响到企业利润的问题应当知道,因此,原告在合同第三条中只约定用电价格在煤炭降价前提下,电价相应降低,而未约定在煤炭涨价时,电价相应提高,应视为原告对其利益的自愿放弃,对于这种民事权益的处分系双方当事人的自愿行为,不属于显失公平的情形。原告虽当庭提交山东省物价局文件及从互联网下载的新闻资料,以证明煤价上涨引起电价上涨的事实,但原告并非并网发电企业,省物价局文件规定的是上网电价,而新闻资料不能证明原告企业自身的电力成本,且被告提交的淄川区煤井关闭整合文件和简报又证明原告属于煤电联产企业,综上,本院认为,原告主张合同显失公平证据不足,不予支持。据此,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判决如下:
驳回原告淄博市淄川某热电有限公司诉讼请求。
案件受理费50元,由原告负担。